丨流量红利见顶,利润空间压缩,卖家在多重挤压中寻找新出路
2025年亚马逊秋季Prime Big Deal Days自10月7日全面开启,这场覆盖全球16个站点的年度大促,并未迎来预期的火爆开局。
与往年相比,今年秋促呈现出明显的“热度不爆、销量不升”特征。在平台流量分配机制、广告成本攀升与消费者购买力疲软的多重因素叠加下,卖家们正面临一场关于生存与转型的深度考验。
消费理性与品类迁徙
在经济不确定性与通胀压力的双重影响下,消费者支出更趋理性。普华永道(PwC)报告显示,今年美国节日支出预期同比下滑,礼品类消费降幅高达11%。
消费紧缩直接触发消费品类结构变化。以往领跑大促的消费电子与时尚百货,正为家居日用品、健康个护让位。玩具游戏的份额被保健品类反超;服饰鞋履虽仍占据高位,但其购买动机已从追逐潮流转向补充必需。
平台竞争与流量分化
本次秋促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竞争。Temu美国站开启了长达51天的黑五预热,沃尔玛于10月7日起展开为期一周的“特卖”活动,直接与亚马逊Prime大促正面交锋。TikTok Shop“全球黑五”大促季也已在预热中,活动横跨全球8大市场。
同时,亚马逊站内广告的拍卖机制日益内卷化,头部品牌凭借雄厚预算垄断了大部分流量资源。中小卖家即使加大广告投入,也难以获得有效转化。有卖家透露,其广告成本销售比(ACOS)甚至飙升至357%,投入远超利润。
多平台布局成必然选择
在亚马逊增长放缓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始积极探索多平台布局,以分散风险并开拓新的增长空间。
面对单一平台增长乏力,卖家需更谨慎地控制成本,优化广告策略,并转向通过海外仓优化供应链、利用跨境支付工具降低汇率风险等全链路能力提升竞争力。
即将于10月20-2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(宝安)举行的2025GGE跨境出海博览会,正是为应对行业变局而设。本届展会汇聚40+全球主流平台与全域服务商,覆盖从欧美到东南亚、中东欧、非洲等新兴市场,为卖家提供多元布局的实操路径。
这场深刻的行业变局,迫使每位卖家重新审视生存与发展的底层逻辑:当增长不再依赖于单一路径,如何在多元布局与精细化运营之间找到动态平衡,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。